今天我们来看两个案例,都和行政拘留有关:
老郑因为在厂外和同事打架被行政拘留五天。厂方在拘留书发出之前,发出了开除老郑的通知。老郑问:他和公司签了三年的合同,两个月后就到期了。他应该要求企业赔偿违约金吗?金额多少?我该和谁打交道?
中国《劳动合同法》第39条规定:“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:
(一)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;
(二)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;
(三)严重失职,营私舞弊,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;
(四)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,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,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,拒不改正的;
(五)因本法第26条第1款第1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;
(六)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。
首先需要明确的是,行政拘留是我国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中对违法者常见的行政处罚,而不是刑事处罚。
也就是说老郑被行政拘留5天,没有依法追究刑事责任,不能开除他的单位。
但是,老郑的公司,在规章制度里有这样约定,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合同一方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:......打架斗殴等被行政拘留的。”并且该规章制度是经民主程序制定的,已向单位职工公示,老郑在入职的时候也签字表示知晓。
综上,老郑无偿解除劳动合同是合法的。
今年4月,刘下班后赌博,被公安机关判处行政拘留3天。公司得知此事后,以刘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、严重影响公司形象为由,于次日解除了与刘的劳动合同。
刘认为公司非法解散,与公司协商不成后,向某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,要求公司赔偿非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损失。
仲裁庭认为,根据《劳动合同法》第39条:“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,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。“但是公司的规章制度没有规定行政拘留员工是严重违纪行为,所以公司的规章制度中没有解除刘劳动合同的依据。
综上,公司解除刘的劳动合同没有法律依据,是违法的。应赔偿刘非法解除劳动合同,每工作一年支付两个月工资作为赔偿。工资标准计算方法:工资标准按照员工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,是所有工资的平均值。
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,是否存在行政拘留不是关键环节,而是企业规章制度是否有明确规定,行政拘留是否列为严重违纪和解除劳动合同的范畴。
当然,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,规章制度必须合法。
延伸阅读:
食品论坛 | |||
食品伙伴网 | 监管 | 食品学宝 | |
食品饮料 | |||
食品安全 风向标 | |||